为保护地方历史文脉,推进文旅融合发展,2025年4月23日,河北省赞皇县迎来徐州市政协联合徐州市老区建国与乡村发展促进会对接考察团。
政协江苏省徐州市十五届政协主席、江苏省徐州市旅咨委主任、徐州市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促进会理事长李荣启一行10余人,在河北赞皇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座谈交流。赞皇县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促进会会长李平原(赞皇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介绍了河北赞皇新时代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世家大族赵郡李氏在赞皇的迁徙发展。赞皇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占民(原赞皇县委宣传部长、赞皇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人大副主任)介绍了唐代赞皇六宰相,以及《吊古战场文》的作者著名文学家李华等李氏家族后裔。
与会者共同研判了康熙年间“饽饽状元”李蟠。李蟠(1655年7月-1728年5月),字仙李,又字根庵,号莱溪,江苏徐州人。祖籍河北真定赞皇,元至正年间迁至徐州丰县梁寨镇程子院村,自二世祖起迁居丰县大沙镇六座楼村。
李蟠出身于书香门第,诗礼世家,天资聪敏,28岁入泮为博士弟子,36岁中举,43岁(康熙三十六年)钦点状元,是徐州明清两朝唯一一位文状元。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殿试时,因对军政、吏治、河防靖条答对贴切,符合事理,且见解独到,遂被康熙皇帝钦点为一甲进士第一名,授官翰林院修撰。著有《偶然集》传世。所书《东坡放鹤亭记》、《金刚经》,世人视为珍宝,惜已散失。
传说李蟠身材高大,食量惊人,早年喜玩鹞鹰,后摔死鹞鹰,发愤苦读。在会试、乡试中一路过关斩将,直接冲到了殿试。由于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一顿饭能干掉两三个人的口粮。殿试的考生在早上四更天就摸黑起床了。李蟠知道自己的肚子难伺候,所以前一天就早早准备了三十六个馒头,准备考场上顶不住的时候来上两口。 清朝的殿试规定,考生必须在傍晚前交卷。考试当天,各个考生都先后在傍晚前交卷离场,唯有能吃、笔迹差、脑子慢的李蟠奋战了一个白天,还未完成答卷,仍伏在案上苦干。监考官也是人,坐了一天,自然也饿了、困了,所以就不断催促李蟠交卷。李蟠哀求说:“我一辈子的事业就在这一天了,请不要催促我,让我成就功名吧!”监考官员无奈只好同意。就这样,李蟠一边啃着馒头,一边低头苦干,直到到次日的四更才交卷,耐力实在非一般人能比。康熙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并仔细审阅了他的殿试答卷《廷对制策》,与皇帝本人的《策问》一问一答,遥为对应,满篇2000余字,文笔雄劲,气势磅礴,陈述治国要略,精深之至。其内容对军政、吏治、河防、靖务均有涉猎,且答对贴切,符合事理,条理清晰,切中时弊,并有独到见解。
康熙皇帝阅毕大为赏识,钦点李蟠为一甲一名(状元)。与他同榜的探花姜宸英心中不服,于是写了一首打油诗加以讽刺: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士科。仪容如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更着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因此人们都将李蟠称为“饽饽状元”。
与会人员表示: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加强交流,挖醒保护地方历史文脉,推进江苏徐州与河北赞皇县文旅融合共同发展。徐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二级巡视员)宋余东,徐州市旅咨委副主任、老促会副理事长(原徐州市人大常委、二级巡视员)赵军,徐州市老促会理事孙继忠、李自河、李广智、李荣忠、李学勤、孙继革、孙 凯 。赞皇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张金乾、甄民一、李国军、李彦良、李印方、郝振子参加了考察座谈。(张玉全 郝振子 焦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