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乎人文,天下化成。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精神,牢记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推进工作,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于2023年3月25日举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行动——河北专场》大型线上会议。
原国家智库三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杨万国先生为会议致辞,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秘书长、北京人文国学院院长蔡恒奇先生总结了会议,人文国学讲坛、曾仕强学堂、大象国学、国学汇等多家新媒体平台进行了直播,线上大约十余万人次观看学习。
国际儒联顾问,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冯友兰研究会会长王廷信先生;国家关工委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秘书长、北京人文研修学院国学院院长蔡恒奇先生;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主任、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会长、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会长柳河东先生;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会长李长明先生;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会长徐东彬先生;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桂祥先生;
河南许昌市原宣传部副部长,精神文明办主任刘少林先生;全国劳模,天元集团创始人、董事局终身名誉主席,天元书院院长、山西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景春先生;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秘书长、相约论语文化中国全国组委会执行秘书长王福琪先生;中国教师网总监、良心网总裁李志峰先生;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华曲艺学会副会长宋德全先生;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卢明宇先生;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秘书长,国学汇创办人辛豪杰先生;黄河科技学院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岳德常教授;山西天元集团董事局主席、阳泉市道德模范、阳泉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魏艾玲女士;
“相约《论语》 文化中国”活动全国组委会副主任、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处长、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督学孟永华先生;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秘书长、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秘书长冯春海先生;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党委委员、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国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常佩雨先生;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秘书长、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执行秘书长林子清女士;北京儒学书院儒商文化特聘专家,太原市儒学促进会副会长、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儒商委员会主任丁利明先生;中国校园健康大湾区工作委员会筹备组组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大湾区关爱基金副主任高时凤女士;
河南省永城市原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彭怀冉先生;河南省原新安县教育局副局长,儒学会好家风讲师团名誉团长许建国先生;全国玫瑰书香阅读推广人、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国学讲师团副团长、北京市通州区政协委员、运河书院院长杨建英院长;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晨霞女士;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组织部主任王凤彩女士;
河北广电公益河北节目制片人苏志辉先生;河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家庭教育专委会段佳秀会长;河北省保定市圣德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郑中和先生;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家庭家教家风读书会创办人高梅淑女士;河北省石家庄善行天下大爱义工团创办人贾树生先生;河北省邢台市教育局家庭教育负责人杜艳峰女士;河北省邢台市传统文化协会宁晋经典读诵社社长王立卓女士;邢台市临城县教育局家庭教育负责人蔡博云女士等三十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作为嘉宾出席会议。
杨万国先生在致辞中指出,本场会议是弘扬和阐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惟邦本、以正为德、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精神,正在得到全世界的重视。在校园中兴起深入学习这些文化精粹的热潮,将使青少年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对外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意义特别重大。他对为期一天的会议表示期待,并衷心祝愿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会议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校长、中学正高级教师徐少川先生;河北省宁晋县谦德学校校长王卓先生;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德育办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崔红兴先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慈孝委员会执行主任谭凤涛先生;河北省宁晋县三中五中副校长、家长学校负责人孙兴辉先生;河北省宁晋县第二中学副校长、传统文化教育指导中心及孔子学堂负责人金伟哲先生和河北省宁晋县谦德学校德育主任、孔子学堂负责人尚志远先生做了专题报告。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传统文化讲师、盘锦爱心志愿者发展促进会培训部副部长王宏颖老师主持会议
徐少川先生率先进行了“立德树人、知行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教育中系统性渗透”专题报告。在他的带领下,永年一中以“立德树人,知行合一”为办学理念,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设计了“三三三一”德育理念和“德育六步常规”等实施方案,以解决学生“三观”不正、不明事理、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的问题。
据介绍,“三三三一”德育理念指的是培育正确“三观”、明白人生“三命”、助圆人生“三梦”,实现一个目标。其中,“三观”包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顺应自然;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由此引出敬畏生命、良知性命与民族复兴使命的“三命”;最终完成大学梦、人生梦、中国梦“三梦”;实现“立德树人,幸福人生”的目标。
另一方面,“德育六步常规”为学生的一日生活提供了可供对照的道德标准,包含“晨感恩”、“早立志”、“午承诺”、“晚反思”、“日激励”、“常助人”六个步骤;通过感恩词诵读、立志宣誓、反思改过、励志主题班级分享会、每天一件好人好事等方式,从制度上着手,培育学生的道德自觉。
“每年高考期间的6号、7号晚上,我们的孩子还能心平气和地在教室里上自习,8号晚上欢聚操场,高三的学长学姐们捐出自己的笔记、教材,晚12点再一起把操场打扫干净。”徐少川先生声情并茂地讲到:“这些场景让我们相信,孩子们真的学会了平心静气,学会了传递爱心。”
围绕“中国人灵魂”、“国际化视野”两大支柱, 王卓先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校园之——谦徳学校探索”为主题做了报告。他将谦德学校的课程体系平均分为了三部分,即以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为主的国家课程;以社会实践和安全教育为主的地方课程,以及国学常识课、经典诵读课、经典精讲课、传统文化社团等校本课程。对于传统文化未来在校园的发展,他主张,学校应同时考虑到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的需求。教师应将重点放在统筹协调国家课程教材和校本课程教材方面,避免重复,高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喜爱的经典和技艺,随后开展深度研究,高效形成自身的价值体系和底层素养;家长需要实现家校资源的对接,将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理解实践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形成良好家风。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永年一中高三十四班,2021。这是崔红兴先生送给进步学生的书签。过生日、举大旗、送礼物……在他的报告中,“把优秀传统文化讲‘活’”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他认为,对升学率的追求与师生情谊、德育工作并不冲突。德育工作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的实践,一方面不能浮于表面上的服饰与诵读,另一方面不能过度追求高古而忽略现代青年的喜好。因此,他乐于利用各种短视频社区分享日常教学工作,试图以此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目前,他的短视频作品已斩获百万浏览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做出了贡献。
谭凤涛先生为上午的三场报告做了总结。他指出,徐少川先生带领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做出的探索值得向全国推广。他们将教育的“立德”功能作为总目和抓手,以此引领全校其他工作的推进,这是抓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性本质的表现。另一方面,河北省宁晋县谦德学校严格的师资培训体系和师德教育,深刻地展现在了王卓先生的汇报中。最终,崔红兴先生的汇报阐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应由谁来讲、谁来做和怎么讲的问题,用自己的实践经历为行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模型。
下午,孙兴辉先生做了“传统文化进校园就是要进生活,就是要入脑入心入行动”主题报告。“很多一线教师无法接受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件事情,他们潜意识里将传统文化与一些民间机构的宣传结合起来,使他们中的多数在早期都抱持观望态度。”孙兴辉先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这一传统文化进校园道路上的难题。为此,他试图通过七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分别为:走出传统文化入校园的困惑和误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过滤本地优秀文化、克服部分偏激的传统文化观念、引“天线”接“地线”,进行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诵读经典新探索、积善成德好家风、用经典培养五心。
具体上,孙兴辉先生特别强调了引“天线”接“地线”的重要性。他指出,“天线”指的就是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在激荡的世界文化之林中站稳脚跟的根本,因为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最独特的精神标志积淀于此。它刚柔并济,涵容文武,既有温良恭俭让,也强调刚强血性、杀身成仁。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大意义之一。
关于“地线”,孙兴辉先生用一句话概括了其原理:“说教不如行教,用家长和学生能接受的形式开展教育,意义最大。”据他介绍,每年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国家烈士公祭日、9·18等特殊时间,宁晋三中均会利用起大课间的30分钟时间,邀请相关师生进行演讲,并在全校范围内打出相关标语,提醒学生勿忘国耻,时刻反思早年间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历史教训。
金伟哲先生的汇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启德育教育新天地”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三个阶段;二是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次第理路。此处,三个阶段分别为“德育教育起步期”、“经典诵读推广期”和“系统化制度化建设期”。“第一阶段的活动主要围绕校训‘知孝、崇德、明礼’展开,但全校教师的参与热情都不高,对传统文化不理解,甚至有反感情绪。”
这种情况直到金伟哲先生开始主讲“孝”文化课程才有所改观。“我本以为‘孝’不过就是老年人用来压迫年轻人的工具,与这个时代是格格不入的。不过奇怪的是,当时校长偏偏找到了我,让我讲‘孝’。”这是第二、三阶段的起点。据金先生介绍,从2016年开始,学校开始在大课间组织全体学生诵读讲解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大学等典籍,并成立了传统文化办公室。2017年,办公室升格为传统文化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师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指导工作,使其开展形式由活动转变为课程,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在中心的引导下,“孔子学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建设联盟”等一系列特色教学组织逐步开办,尝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破解家教难题,让家校合作为完美教育添光添彩,助力学生成人成才。
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离不开基于中华文明的教学方法。金先生将义务教育阶段比作“小学”,与“大学”相对应。他认为,“养成教育”是这一阶段的重点,学生应学习洒扫进退应对之节,匡正生活中最基本的言行举止规范;兼顾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懂得最基本的道理。
“大学”阶段的重点,金先生认为是教授学生“做大人”的学问。这指的是君子心怀、家国情怀与振兴中华的胸怀。此三“怀”应以《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相联络,指引学生沿着“修齐治平”的道路不断前行。
尚志远先生用一个个短视频展现了谦德学校师生关系的和谐景象——过生日、配眼镜、探孤独。在他眼中,中华文明的主干是经典,而经典的核心理念就在于“爱”,所以其主题“经典伴学生成长”在现实中的投射就是“爱伴学生成长”。“经典进校园,就是让爱心走进校园,让爱心走向学生、走向家长,也走向每位老师。”尚志远先生称,学校从五方面入手制订了德育教育计划,分别为“教师成长,德育为先”、“经典教学,润物无声”、“礼仪培训,恭敬感恩”、“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和“学而时习,知行合一”。根据上一年度家长调查的数据,在回收的607份有效问卷中,有超过70%的学生能在假期主动承担扫地、拖地、擦桌子等家务;近60%的学生坚持在家学习经典。“我们学校招生范围大,生源质量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有时甚至是在‘和监狱抢人’,但我们不贴标签。”尚志远先生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爱’就是改变的力量。”
河北地质大学教授、全民阅读联盟荣誉主席、河北省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叶陈毅先生出席会议
大会最后,蔡恒奇秘书长对会议做出了总结,并高度认可河北省相关单位在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上付出的努力。同时,蔡秘书长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四点主张。一是要认清《论语》等典籍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这一事实,明辨“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不同。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中包含糟粕,但以经典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了的筛选,所以今日的传统文化已经淘汰了糟粕的部分,留下的是文化精粹。二是劳动进校园。教育离不开劳动,耕读文化已有千年根基,特别是“耕”在“读”之前,说明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柱,是不可丢失的教育资源。三是孝道进校园。《孝经》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已经点明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从文明的根源入手协和代际伦理。只有能够协调代际伦理,和谐代际关系的文明,才能为教育提供深刻的内涵。四是礼仪教育。《礼记》阐明了礼仪与德育的关系:“道德仁义,非礼莫成。”教师的言行举止应遵循“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的原则,将经典的精神由内而外地落实在教学工作中,才能高水平地展现德育工作的效果,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校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行动系列会议由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主办,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吉林省儒学研究会、博鳌儒商论坛研究院、中华诵读网、中国当代儒学网、北京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良心网、中国教师网联合主办;
北京人文国学院、河北省儒学会承办;山西书院联盟、香港中华儒学会、澳门中华孔子学会、台湾中华儒学总会、全球私塾联谊会、河南省儒学会经典教育委员会、北京中英书院、山西天元书院、包头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国学汇网、大象国学、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河北省宁晋县谦德学校、河北省宁晋县三中五中、河北省宁晋县第二中学、河北省石家庄市六一教育集团等单位协办。
会议旨在采取高频次、强内容、重实效的方式,向全国志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各级教育机构负责人、学校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及有意向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素养的社会人士提供相观而善、切磋琢磨、学习借鉴,突破瓶颈、解决困境的平台。未来数周内,山西省、山东省、北京市等地区专场会议也将陆续推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神州大地真正的“活”起来。
人民新媒网、今日头条、百度、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凤凰新闻等媒体全程报道了会议。